【特别关注】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郑惠强:“祝福联合会的未来更加美好”---在联合会四届八次理事会上讲话
来源: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公众号
|
作者: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
|
发布时间: 2024-04-30
|
237 次浏览
|
分享到:
时间过得真快,五年前的今天,就在这个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我当选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五年时光,在历史长河中仅仅是短暂一瞬,但对我而言,这五年却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岁月,事业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工作中一段愉快的历程。
在这些日子里,我与大家相识、相知、相助、相谅,一起合作共事,一起担当责任,一起分享喜悦,风雨同舟,甘苦与共。在收获宝贵的人生感悟和人间真情的同时,共同经历了联合会的发展,一道见证了联合会的壮大。崇高的事业和愉快的合作,使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成为很好的朋友。我会倍加珍惜这五年的缘分,并将它作为我永远的记忆、永远的财富。
第四届理事会的任期已近尾声,还有17天就将换届。在即将完成会长使命的此刻,五年岁月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回想起接任会长职务的那一刻,当时的我忐忑不安。全体会员投票选举了我,中组部专门下发了批文,我深感担子沉重,压力山大。履职期间,我始终如履薄冰,唯恐事情做得不像样,生怕后人会说在这时段内,联合会工作发生断裂,产生脱节,辜负前人的期望,失却历史的传承。是你们,谅我所不及、容我所不能,理解我、支持我、协助我,给我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我分享了集体智慧的成功喜悦,使我始终保持着快乐心情。回想这五年,我们每一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每一个活动的成功举行,都体现着领导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凝聚着广大会员单位的齐心协力。没有大家的给力帮助和仗义支持,我个人将寸步难行。对此,我感激不尽、感恩在心。联合会是我人生工作履历的最后一站。在其位,尽力谋好其政,是我一贯的工作作风。作为一家跨行业跨领域、枢纽型综合性的大型经济类社会组织,联合会该如何围绕办会宗旨,立足现状,形成特色,发挥优势,走出一条新时代的社会组织创新发展道路?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在努力。本届任期五年,疫情占了整整三年。工作遇到无数困难,活动受到种种限制,众多的会员企业更是遭到严重打击。事非经过不知难。但是,联合会始终锲而不舍,开拓创新,一往无前,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好评和良好声誉。回首过去,我们主要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发力,并取得重要成果。一,确立了联合会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工作取向
价值理念反映了一个组织的目标和使命,不但对组织的发展和成功举足轻重,对组织的形象和声誉也至关重要。联合会的价值理念乃至工作取向,决定了它的社会地位和品牌声誉。对此,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基于组织特征和工作任务,首先,我们确立了联合会的功能定位。在换届不久后一次大会上我明确表态,联合会的功能就是两个字“服务”。服务,是联合会之所以存在的价值;服务,是联合会自始至终的任务。成百上千的会员单位加入联合会,图的不就是指望能获得“服务”嘛。如果我们力不从心,辜负期望,那么,联合会的生存必定面临危机,难以为继。
在以“服务”为根本的前提下,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提炼并最终确立了联合会发展的基本价值理念。概况来说就是:“服务企业、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服务宗旨,“跨界融合、异业联盟、学科嫁接”的优势特色,“广交朋友、海纳百业、兼容千家”的服务理念,“主动服务、真诚服务、有效服务”的工作原则。联合会工作方针是“搭建平台、汇聚资源、互利共赢”,这也是我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凝练价值理念的过程,也是边琢磨、边践行、边完善的过程。比如,人们常说“合作共赢”。事实上在社会交往中,往往合作未必共赢,合作能愉快已经不错了。要达到共赢结果,需要互利。互利才能共赢,互利才可持续。于是,在工作方针中,我们强调的是“互利共赢”。事实也证明了,双方有利可图了,合作自然就愉快了、就持久了。再如,联合会是社会组织,其会员单位主体是企业。企业是纳税者,政府是公仆。联合会与政府的关系究竟该如何摆正?等等。这些,都值得研究。
别小看这些用词,表面上是文字变化,根本上是价值的追求、是观念的更新、是思维的突破。围绕着这些价值理念,这些年来,联合会充分运用横跨服务业各领域各行业的独特优势,源源不断汇集社会优质资源,接二连三承接政府公共服务,有效实现了服务要素的高效组合和协同创新,在助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上海持续增强服务业能级发挥了社会组织的应有作用。
二,搭建了为企业、会员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平台
服务企业、服务会员、服务社会,是联合会的办会宗旨,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兑现“三服务”,不仅要有服务意识,还要有服务能力和服务手段,更要有服务实招和服务实效。而这一切,都需要有平台、有队伍、有人才。联合会有这个愿望,但说实话当时还不具备这份能耐,更缺少手段。为此,我们秉承“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理念,积极借外力、主动引外智,突破发展的瓶颈,弥补我们的不足。
比如,靠外力和外智,我们创建了标准创新中心。联合会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联盟,在既无人员、又缺技术的状态下,标创中心从零起步。经过三年运营,如今组建了强大的专家队伍,市一级的标准研发知名人士不少都是中心聘任的专家。我们不但成功发布了15项被业内称为“填补国内空白”的团体标准,另有十几项正在研制中,还汇聚了众多头部企业特别是医疗等领域社会优质资源。眼下的标创中心在沪上享有盛誉,找上门想与联合会合作研制团标的意向和项目应接不暇。
再比如,靠外力和外智,我们创建了培训中心。在上海市人社局鼎力支持下,先后获得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评价机构等三张牌照,获批了“互联网营销师”等三个职业工种的等级认定和发放证书资格。培训中心从无资金、无人员、无场地开始,依托外援,面向社会,开展了人才培训、技能大赛、等级考核、高级研修以及面向民企受理晋升技术职称申报等一系列业务,赢得了闵行、浦东等区以及众多高校和企业的高度评价和信任,纷纷提出与联合会深度合作。目前,培训中心正在积极申报与知识产权以及退役军人相关的市级培训基地,致力于打造更多的培养各类人才的服务平台。
靠外力和外智,我们还相继成立了大数据中心、评估中心、国际交流服务中心、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联盟等。尽管都是内设机构,但名声在外,影响不小,吸引了各地政府、机构和企业前来对接合作,共同推动各地区各行业的经济社会发展。
这五年创建的六个平台机构,其共同特点就是借外力、引外智、凸显“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理念。平台的创立,既是联合会与政府或专业机构紧密合作、创新服务会员工作模式的积极探索,也是加强总部与专委会密切关系,推动专委会形成造血机制,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共存的有益尝试。
专委会是联合会重要分支机构。换届时联合会已经有14个专委会。坦诚地说,因种种原因,专委会建设至今参差不齐,有的还不尽人意,但当时如果与理事会同步换届却不具备条件。于是,我们采取了“存量不变做增量”的策略,积极谨慎地相继成立了三个新的专委会:医疗、教育、城市更新,为推动民生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比如,拥有160多家会员单位的医疗服务专委会,设有人工智能、护理、中医等多个专业组,涵盖了医疗机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金融等九大板块。会员单位不乏头部企业,包括联影医疗、复星医疗、万达信息、卫宁健康、阿里云等。沪上公立三甲医院不少是会员单位,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中山医院院长樊嘉等院士为名誉主任。专委会注重行业联合、跨界融合,成功举办了多场高端医疗发展高峰论坛,国内外医疗领域大咖专家纷纷到场,层次之高,场面之大,引起了业界极好反响,搭建了汇聚医疗优质资源的高端服务平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存量”中的不少专委会工作也有了起色,有的活动相当活跃,有的主动提出希望改组班子,激活能量。对此,我们顺势而为,对部分“存量”专委会进行了“水到渠成”的人事微调更新工作,先后有8个专委会届中顺利完成了组织交替,由离任老主任推荐的一些新主任工作热情高,开拓能力强,工作节奏和效果明显提升。
比如,服务贸易专委会,班子改组并更名后,扩大了服务内涵,积极引导会员单位“走出去”开展经贸巡展,践行“一带一路”战略。去年九月,组织了135家企业260多位企业家赴泰国和新加坡,成功举办了大型经贸巡展,受到当地热烈反响,被中国驻泰国大使称为“疫情后国内最大的自办展”。展会成果累累,参展人次创下流量新高,累计成交金额超1500万美元。巡展活动得到了市商务委的高度评价并给予专项补贴。今年九月专委会将再次组织“企业出海”,到越南西贡和泰国曼谷巡展,同时主办有十几个国家参与的ESG合作伙伴大型论坛。明年还将赴日本、韩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组织引导企业“走出去”,已成为该专委会常年的品牌项目,吸引了众多企业踊跃报名积极参与。
这些“老店新开”的专委会,积极盘活存量,注入活力,各显神通。比如,大健康服务专委会,致力于链接各类市场主体和要素资源,聚焦健康产业,拓展服务范围。专委会重启一年不到,就快速发展了愈百名会员单位,其中不乏颇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如华大基因、药明康德、杉杉医疗等。专委会开展活动频次多、质量高、影响大,吸引了不同行业、不同市场主体的大量优质资源,其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上升。
五年来,这些功能平台机构和专委会的成功运营,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以十个功能平台机构和十七个专委会这两大工作载体作为强化服务功能的依托,是完全能够发挥联合会对高端企业、龙头企业的吸附作用,对行业协会、商会的聚合作用,对社会资源、市场力量的调动作用,以此彰显联合会“跨界融合、异业联盟、学科嫁接”的独特优势。
这五年,功能平台机构和专委会成功运行,形成了双翼驱动、齐头并进的积极态势,共同承载着“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奋勇前行。其中,既反映了政府和社会对联合会工作的大力支持,也彰显了联合会在探索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的过程中,主动走近市场找资源、找伙伴、找赢利点的路子走对了,使联合会的功能、作用、凝聚力、影响力乃至亲和力都获得了明显提升,生动践行了“服务企业、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
三,畅通了与市场主体、与政府部门的对接渠道
联合会是一个拥有良好基础、资源优势、社会影响的社会组织,这是换届初期我对联合会的感觉。但是,相对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趋势,相对广大会员单位对我们的期待,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正视、不少短板需要弥补。如果不采取措施,长此以往,联合会对外的影响力和贡献力将逐渐衰减,对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会最终丧失。
对此,我们高度关注各类服务业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积极凝聚相关商协会和各种所有制企业优质资源,主动诚邀接纳从事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成长性好的高端服务企业加盟,持续增添联合会的新生力量和“现代”成分。
这几年,我们先后发展了网络游戏、电子竞赛、知识产权等新兴行业协会组织;哔哩哔哩、喜马拉雅、小红书、趣头条等年轻人喜爱的互联网平台公司;中智集团、中青旅、中国铁塔等大型中央企业;复星医疗、联影医疗、正泰电气、黄河集团、上药控股等知名民营企业或上市公司;以及来伊份、松林食品、锅圈等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民生类领军企业,使联合会组织结构有了明显优化,改变了原先以国企板块为主的状态。目前,联合会会员单位中,央企、国企、民企、外资、港资等各类市场主体应有尽有,凸显了联合会“广交朋友、海纳百业、兼容千家”的服务理念和宽广胸怀。
与此同时,这五年,联合会规模得到了快速增长。截止三月底,会员总数1519家,相比换届时的951家,增加了568家,增幅达60%。去除因疫情或经营等因素导致企业注销、外迁或倒闭而陆续退会的324家,会员单位的净增幅度高达100%,即五年翻了一番。此外,我们重点关注和发展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目前有204家,相比换届初期的173家,增幅18%。要是没有疫情,联合会规模的增幅必定还会上升。
会员规模扩大了,机构体量也增加了,但是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组织存在的意义不应该仅满足于内部循环、自娱自乐。联合会要真正实现办会宗旨,就必须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和隐患意识,就必须与企业、社会、政府同声相应、同频共振。如此,才能更多体现社会组织的存在价值。
五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组织的吸引力,一定是品质而不是体量。社会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或成就,是由被社会需要的程度所决定的。每一个社会组织都遵循着交换法则。别人尊重你的是什么?不会是你的骄傲,而是你对别人的价值。如果会员单位和社会面没有认同这组织的价值,那凭什么指望他们预支资源价值给你?也就是说,社会交往的本质是价值的交换。
所以,一个组织想有丰厚内涵和强大本领,想要不断扩充能量和增强魅力,唯一的出路就是自身具备充足的能量和资源,拥有优质的吸引力和良好的人脉,塑造本身能够提供的价值,如此,才能被外界所关注,才能被认同值得进行价值交换。事实上,无论社会组织还是个人,越是成功,吸引力或人脉就越“高大上”,资源乃至魅力就越丰富。一旦自身有了资本、有了资格、有了底气,就能理直气壮地与外界交换能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这些认识,被联合会多个成功案例所验证。比如,联合会去年组织了“上海品牌”首次走出国门,开启“上海品牌”全球之旅。标准创新中心受联合会委托,积极参与上海服务品牌的培育和认证,协助东方美谷、中智关爱通两家企业成功获得“上海品牌”认证证书。这些主动作为,引起了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特别邀请联合会参与推进上海品牌培育和品牌建设工作;还比如,大数据中心创建以来,致力于打造数据+行业+人才的一站式服务,支持企业探索数据资产化,被上海数据集团、上海市数商协会、上海数据交易所等官方数据机构引起关注,产生共鸣。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大数据中心与这几家分别签约,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普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找到了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再如,3月1日,上海发布了《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与市商务委、市政府新闻办共同牵头,负责承担“加大对 ESG 理念的宣传力度”重点工作。之所以看中联合会,正是因为这些年我们在推进绿色低碳方面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如今,受政府委托,联合会可以在推进ESG建设方面大显身手,包括,举办各类活动,组织开展培训,打造ESG品牌,参与国内外ESG评选,举办国际会议论坛,发布和展示上海案例等等。这些重要任务赋予联合会牵头承担,无疑是对联合会的充分肯定和极大信任。
近期,联合会推进的类似“大动作”还有不少:受某国家政策性银行委托,联合会积极探索通过制度创新和标准先行,以知识产权为质押,为生物医药领域“前沿科学家团队”以及中小微企业开通长周期的低息贷款,打通以往因需房产等实物作为抵押物而导致贷款难的堵点,相关的团体标准已经颁布;受某股份制银行委托,联合会正在洽谈将其不良资产的处置交由联合会牵头组织相关市场力量来操办,探索企业与社会组织协同发展新机制,将不良资产精准链接到最佳用途,提升资产价值,等等。正因为联合会以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创新的积极措施,与各级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主动沟通、密切对接、合作共事,使得我们这个既无人员编制、又无财政补贴的社会组织,悟到了感觉,觅到了出路,找到了方向,那就是:“不找市长找市场”,靠资源换取资源,靠努力赢来信任,靠业绩博得声誉,成功实现了“跨界融合,嫁接合作,互利共赢”。我们的所作所为证实了那两句名言:“事在人为”“有为才有位”,也应验了我经常感叹的那句话:“困难越分担越少,资源越分享越多”。
联合会这五年,我们始终清醒,要把工作重心放在顺大势、建平台、重服务。顺大势就是追求天时,建平台就是讲究地利,重服务就是获得人和。有了天时地利人和,联合会的发展就会顺风顺水,一路平安。
联合会这五年,我们始终牢记,会员单位是联合会工作的主体、发展的源泉、生存的命根。联合会的作用发挥在会员,联合会的活力展现看会员,联合会的事业发展靠会员。没有会员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将一事无成,一文不值。
联合会这五年,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域,坚持不懈地广交朋友、海纳百业、兼容千家,联合会必定能成为“广纳资源的聚宝盆,志同道合的朋友圈”。以此,吸引到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和商协会组织,认同联合会的办会宗旨和价值理念。在联合会这个大家庭里,找到位置、形成共鸣,找到机会、互利共赢,找到感觉、合作共乐,一道携手为推动上海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多更大更好的作用。此时此刻,作为本届理事会的会长,我更想表达是,如果说,这五年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么成绩单里,承载的是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深切关怀,展示的是各专委会和平台机构的齐心协力和团结奋斗,凸显的是历届老领导老同志留下的优良传统和扎实基础,获得的是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和通力合作,凝结的是联合会1519家会员单位以及所有理事单位的充分信任和积极有为。在此,我要向大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各位理事,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联合会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在这温馨的大家庭中,我度过了人生宝贵的岁月,与联合会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好幸运。扪心自问,为了联合会的发展,我确实倾注了精力和心血,付出了热忱和努力,我感到值得。因为,是会员们投票选举了我,是老领导将重任交付了我,知恩图报,理所当然。
还有十几天,我就将离开会长的岗位。今后,我将牢牢记住与大家结下的共事缘分和深情厚谊,并以一个再次退休、告老还乡的老同志身份,一直关注联合会,一直支持联合会,一直祈祷联合会诸事如意。
我坚信,未来的联合会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一定会更加注重组织结构的优化,更加强化服务会员的宗旨,更加凸显服务平台的功能,更加发挥跨界融合的优势。唯有如此,才能保持联合会“善作为、能作为”的发展势头,才能体现联合会“聚宝盆、朋友圈”的自身价值。从而,使联合会的事业更加辉煌,联合会的未来更加美好!衷心祝福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兴旺发达,越办越好!
202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