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善,我们可以远离;一个人不真,我们就会被骗被伤。
人际之间关键是真,在真的本色上,加一点善的色彩,那才是真正的美。
一个人过分善良,可能太多为他人想;适当的真情释放,可以更好为自己活。
太善良的人一般都是偏感性的,比如有话不好意思说,宁可委屈自己也不得罪人。正确处理真与善的矛盾,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
真作为主旋律,善作为润滑剂,做个有智慧又慈悲的人。
真话不能干巴巴,善意水分别太多,在两者之间把握度。
我们知道好心办坏事这句话,就是善意过度了,结果反而变坏事,比如可能惯坏对方或伤害自己等。
善的水分太多,就是因为感情用事,比如过分迁就等,所以要用理性微调,才能把握善的滋润度。
如何理解善?我认为一是善待他人,二是善待自己。
善待他人不能委屈自己,一个人行善心里应该是甜的。比如志愿者行善,因为精神上得到回报,所以觉得很快乐,两个善待达到了平衡。
不能片面而要辩证理解善,只有懂得善的两个方面,才能持久行善。
对外人要学会适当拒绝,避免被他人左右;对亲人尽可能少发脾气,控制情绪平心静气。
善良主要留给亲人,摆正位置分清主次,经营亲密关系,应酬一般关系,这就是有智慧理性的善。
做人的实力是人格魅力,这确实比善良重要;还有一些所谓实力,比如有权力地位,许多人围着转,或本事很大但高傲冷漠,可能有人脉而不是人缘。
真正的好人缘是与人为善带来的,当然善良也有度,不是刻意讨好人,而是谦卑友善和谐平等……